• “互联网+志愿服务” 成都打造“志愿者之城”
  • 发布时间:2016-03-09 15:32:10 发布者:

报道时间:2016年3月9日来源:中国文明网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2月26日在北京召开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会上公布了全国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社区“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其中,成都市武侯区善工家园志愿者郝成桃被评为最美志愿者,成都晚报“关爱农民工子女.名师一堂课”、成都市莲新街道志愿服务中心创新示范基地项目被评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成都市武侯区善工家园助残中心被评为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成都市武侯区玉林街道黉门街社区被评为最佳志愿服务社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成都市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积极顺应新形势,主动适应新变化,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确保志愿服务工作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初步建立起“互联网+志愿服务”新模式。

image.png

“六坚持”思路绘制志愿服务路线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都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学雷锋志愿服务作出重要指示,对广大志愿者提出殷切希望。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深入贯彻,明确将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作为学雷锋志愿服务持续发展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全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将原则要求融入到志愿服务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以项目化运作为抓手,着力将志愿服务的触角遍及全社会每个地方;坚持以制度性规范为准绳,着力增强志愿服务的内生动力和健康活力;坚持以专业化服务为支撑,着力提升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以信息化管理为牵引,着力加强志愿服务的资源配置和常态管理;坚持以社区化建设为基石,着力形成志愿服务“社区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工”的整体格局。

“九个一”平台构建志愿服务生态链

近年来,为顺应“互联网+”时代潮流,市文明办不断优化结构、改进创新,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思维,推动全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实现新突破。目前,全市先后建立了“一网”(成都市志愿者网)、“一微”(成都市志愿者微平台)、“一热线”(成都雷锋热线)、“一园”(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一云”(成都云公益发展促进会)、一“校”(志愿服务系统化培训基地)、“一刊”(《志愿服务.时刻在线》)、“一报”(成都志愿者全媒体平台)、“一中心”(成都市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心)等9个志愿服务平台,为全市志愿者和组织实现数据共享、项目对接、协作共事及参与交流,提供了高效畅通、及时稳定的便捷通道。

一“网”:志愿服务信息化工作平台。开通成都市志愿者网,为全市志愿者及志愿服务队伍提供了志愿者注册、活动发布、服务记录、激励回馈、动态展示等服务。目前,全市共有实名注册志愿者150余万人,各类志愿服务队伍1.8万余支,志愿服务项目累计达10万余个。

一“微”:志愿服务一键式参与平台。2014年起,成都市志愿者官方微信、官方微博、手机APP等移动媒体陆续推出,实现了志愿者一键式注册、志愿活动信息实时化、供需对接精准化。

一“热线”:志愿服务全民互助平台。2015年开通的成都雷锋热线(028—81234567),是连接民众诉求和志愿服务团队的线下通道,目前已搜集求助诉求1546条,救助成功率达7成。依托雷锋热线的聚合效应,全市成立成都学雷锋爱心联盟,广泛凝聚全社会向上向善力量。

一“园”:志愿服务组织孵化培育平台。2012年成立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现已打造成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延伸到社会组织的孵化工坊、传承雷锋精神播撒爱心种子的载体平台和“文明成都”的公益名片。专业化、常态化开展社会组织及高校志愿服务团队孵化培育工作,共孵化培育社会组织及高校志愿服务团队200余家,覆盖老年服务、儿童青少年服务、残疾人服务、环境保护等10多个领域。

一“云”:志愿服务社会资源整合平台。2013年成立的成都云公益发展促进会,主要承担公益团队吸纳整合、新媒体公关推广、志愿者活动组织开展等职能。目前,已吸纳成都市内外260余家公益机构和志愿者团队入驻,服务领域覆盖了扶幼助老、医疗服务、灾害应对、社区服务等5大类14小类,开展线上公益活动近千次。

一“校”:志愿服务系统培训指导平台。成立成都市社区志愿者培训指导中心,主要负责策划实施志愿者培训及相关志愿服务项目,培养专业化志愿者。目前已举办了20场共计220学时的社区骨干志愿者专业培训,6支专业志愿服务团队已结业持证上岗。

一“刊”:志愿服务专业资讯平台。2014年7月创办的季刊《志愿服务?时刻在线》,以图文解读、纪实访谈等方式集中展现我市专业志愿服务组织和高校学生志愿团队在培育孵化、活动开展等方面的特色亮点及精神风貌。目前已发行投送7期4300册,覆盖各级政府机关及行业单位、社会组织、高校社团等。

一“报”:志愿服务舆论宣传平台。2015年,市文明办指导成都晚报全方位实现转型升级,建立长期服务于城市文明建设的宣传舆论阵地和高效执行团队。开设“志愿者”和“雷锋热线”等专版,面向公众以每日常态报道全市志愿服务,着力发现学雷锋典型人物和案例,借助舆论力量,进行有力度的宣传推广。

一“中心”:志愿服务综合枢纽平台。2015年成都市建成全市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心,是引领全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的枢纽,是全市社区志愿服务联络总站、市级道德讲堂示范点、社区志愿者培训基地、专业志愿服务团队活动集散中心以及成都榜样故事宣讲阵地。

“四驱动”理念架设志愿服务推进器

志愿服务线多面广、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市文明办通过教育宣传、典型示范、舆论引导、文化培育等方式,大力弘扬志愿服务文化精神,营造有利于弘扬志愿精神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驱动,充分利用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志愿活动等,用传统文化赋予志愿服务以深厚内涵;以先进示范典型为驱动,通过举办“四个十佳”优秀志愿服务评选表彰活动等形式,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自觉投身志愿服务;以培育志愿服务意识为驱动,通过开展“成都有爱?云聚公益”“百万志愿者社区行”等常态化活动,使参与志愿服务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为驱动,广泛组织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运用新闻报道评论和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方式,生动形象诠释志愿服务精神,传播志愿服务理念。

服务群众没有休止符,志愿服务永远在路上。下一步,市文明办将加大社会资源整合力度,创新方式方法,持续推进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强化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探索建立志愿服务嘉许激励机制,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线上线下主旋律,为成都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初步建成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实现“十三五”奋斗目标,增强中国梦四川篇章成都力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分享到: